污水處理行業逐漸打破區域壟斷,投資、并購力度加大,行業內企業逐步從單一業務經營者向綜合環境運營商轉變。環保市場發展潛力巨大,不同行業的社會資本通過項目投資、合作經營、收購、兼并等方式進入,跨區域經營趨勢明顯。眾多業內企業從單一的設備提供商、材料研發生產商、工程承包商或運營商逐步向上下游延伸,以求在特許經營期有更明顯的成本控制優勢。博天環境、碧水源和中金環境等民企通過外延并購、產業鏈延伸等方式快速發展。同時我們關注到,污水處理項目前期投入較大,投資回收期長,而并購對資金的需求量大,若項目投資、建設、運營的進度安排不當,沒有持續增長的經營現金流做支撐,外部融資環境一旦變化,企業的經營將會受到較大影響。
PPP模式得到大力推廣,PPP新政或將影響行業競爭格局。PPP模式是目前環保市場大力推廣的主要模式,大型央企、國企憑借社會資源、資本實力和較低融資成本等競爭優勢明顯,大部分民企承接項目數量和質量都不占優勢。2017年11月國家發改委頒布指導意見,從多個方面鼓勵民企參與PPP項目,利好技術實力、運營能力、品牌影響力和市場規模等方面有優勢的環保企業,環保行業競爭格局或將發生改變。
污水處理行業是資金密集型行業,工程建設和應收款項占用了企業較多營運資金。由于承接項目大部分需要墊資,污水處理企業的應收款項占比均較高,其應收對象一般是政府部門或政府部門成立的實體,回款情況取決于當地經濟發展、人口和地方財力。部分區域因政府財政狀況等原因,出現應收款項回收周期較長或回收困難,需加以關注。
為達到合格的成品水(生活或生產的用水和作為最后處置的廢水)的水質要求而對原水加工的過程稱為水處理。其中:1)加工原水為生活或工業的用水時,稱為給水處理;2)加工廢水為再次使用或排放時,稱為廢水處理,廢水處理一般包括生活污水處理和工業污水處理。廣義的水處理包括對處理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水、污泥以及廢氣的處理及最終處置。從產業鏈上下游來劃分,污水處理行業的參與者主要有產品和設備提供商(包括污水處理藥劑、污水處理設備、污水管網、檢測儀器等)、工程建設承包商和水務設施運營商。
水務行業是從事城市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的生產、供應和處理這一基本公共服務的企業的統稱,具體包括自來水生產和供應、污水處理及其再生利用、海水淡化處理、以及其他水的處理、利用與分配四大子行業。
本報告主要針對污水處理子行業做重點研究。
一、行業概況
我國人均水資源匱乏,水資源分布不均,水污染形勢嚴峻
根據THE WORLD BANK相關報告,2014年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.81萬億立方米,占世界水資源總量的6.57%,僅次于巴西、俄羅斯、加拿大、美國,居世界第五位,但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2,061.91立方米,占世界人均水資源量的34.85%,為世界人均水資源貧乏[1]的國家之一。
受地理、地形以及氣候等因素影響,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,總體呈現出“東豐西乏,南多北少”之勢。根據《中國水資源公報》,2016年我國水資源總量為32,466.4億立方米,其中南方4區[2]26,873.7億立方米,占比82.77%;北方6區[3]5,592.7億立方米,占比僅17.23%。
我國90%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黑河-騰沖線以東約35%的國土面積上,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加劇了區域間人均水資源量的分化。目前,全國三分之二的城市處于缺水狀態,140座城市處于嚴重缺水狀態。按照國際公認標準,中國有12個省、區人均水資源量低于重度缺水線,有8個省、區(天津、寧夏、北京、山東、上海、河北、河南、山西)人均水資源量低于500立方米,為極度缺水地區。中國屬于季風氣候,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,南北自然環境差異大,其中華北地區人均水資源不到500立方米。
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(以下簡稱“生態環境部”)[4]發布的《2017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》,2017年全國地表水1,940個水質斷面(點位)中,Ⅰ~Ⅲ類水質斷面(點位)1,317個,占比67.9%;Ⅳ、Ⅴ類462個,占比23.8%;劣Ⅴ類161個,占比8.3%。與2016年相比,Ⅰ~Ⅲ類水質斷面(點位)比例上升0.1個百分點,劣Ⅴ類下降0.3個百分點。
2017年長江、黃河、珠江、松花江、淮河、海河、遼河七大流域和浙閩片河流、西北諸河、西南諸河的1,617個水質斷面中,Ⅰ類水質斷面有35個,占比2.2%;Ⅱ類594個,占比36.7%;Ⅲ類532個,占比32.9%;Ⅳ類236個,占比14.6%;Ⅴ類84個,占比5.2%;劣Ⅴ類136個,占比8.4%。與2016年相比,Ⅰ類水質斷面比例增加0.1個百分點,Ⅱ類減少5.1個百分點,Ⅲ類增加5.6個百分點,Ⅳ類增加1.2個百分點,Ⅴ類減少1.1個百分點,劣Ⅴ類減少0.7個百分點。西北諸河和西南諸河水質為優,浙閩片河流、長江和珠江流域水質為良好,黃河、松花江、淮河和遼河流域為輕度污染,海河流域為中度污染,遼河主要支流和滇池重度污染。海河流域,V類占比12.4%,劣V類占比32.9%,流域內工業發達、污染源密集、人口密度高,水資源短缺,污水治理工作依然任重道遠。
全國1,333處水源地中約有1/4為地下水源,其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生活飲用水的安全與否。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《中國環境狀況公報》,近五年我國地下水水質為較差級和極差級的比重合計維持在55%以上,2017年國土資源部門對全國31個省(區、市)223個地市級行政區的5,100個監測點開展了地下水水質監測。評價結果顯示:水質為優良級、良好級、較好級、較差級和極差級的監測點分別占比8.8%、23.1%、1.5%、51.8%和14.8%,較差級和極差級合計為66.6%,較2016年上升6.5個百分點。地下水水質總體較差,且治理的難度大、時間持續長,污染問題日益加重。
下一篇:污水進清水出 母親河換新顏